看時間一般在栽秧后45天左右使用,這時地上一部分已甩蔓下壟,薯塊已經基本定形,在壟的一側,用犁破開1/3,隨后上肥。破壟上肥,可改良土壤的換氣狀況,有益于薯塊膨大。本次上肥以鉀肥為主,追施鉀肥,可使莖和葉柄加粗,使之維持幼嫩狀態,并能促進薯塊膨大。
看水分紅薯上肥的一條關鍵原則是,在水分優良的條件下應操控氮肥劑量,以免造成莖葉旺長。7—8月高溫干旱氣候,要在旱前施足氮肥,促進莖葉在旱前封壟。秋雨多的是年份,上肥的數量及頻次可適當減少,反之盡可能增加。
看土質沙質土壤,換氣優良,但固土保水性能差,肥效不,且易流失,要追施有機肥料來改良土壤,對速效性肥料的使用要少量,適當調整上肥頻次。黏質土壤層,因透氣性能差,化肥溶解慢,但保肥力強,故上肥數量不適合過少,可適量多追,適當減少上肥頻次。
紅薯不能使用含有氯元素的化肥,它會使薯塊膳食纖維含量降低,還會使薯塊不耐儲藏。
聯系我們
0537-7520063
山東梁山紅太陽淀粉制品廠